幼兒科學教育
凌兆興
如果有人被問起科學是什麼?他們往往在腦海中浮現出這樣一些情景:實驗室中,身穿白大褂的科學家在忙碌地擺弄著各種科學儀器,試管。在許多人心目中,科學是艱深枯燥的知識,是一些高深莫測的活動,只有科學家才能做到。其實不然,科學的內涵十分豐富。從某一角度來看,科學可以看為人積極探索事物的過程。
幼兒有許多自發的科學探索行為。有的孩子喜歡蹲在地上看螞蟻,能看一多小時也不累;有的孩子喜歡下雨天里在積水處跑來跑去,其樂無窮。兒童這種自發、好奇的探索行為,正是科學的萌芽。有許多科學家的發明也正源于對日常事物與現象的探索。例如蒸汽機的發明,相傳是源於瓦特在燒開水的時候,探索壺不斷被頂起的現象而得到的。
故此,科學不是什麼高不可攀、枯燥抽象、干巴巴的神秘東西,它既存在于人們日常生活中,也在幼兒的遊戲、玩耍中。於是,將科學寓于遊戲中是幼兒進行科學蒙教育的重要途徑。
如果教師把幼兒科學教育活動設計成傳統的小學式的科學課,幼兒就感到是一種負,得不到樂趣。如果是玩耍、是遊戲,他們就不會感到沈悶。因為幼兒是通過遊戲來學習的。科學遊戲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,成為幼兒學習的動力。
幼兒科學教育除了讓幼兒學習一些基本的科學知識外,更重要是建立探索的技能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好奇心。其實這些是互相關聯的。幼兒好奇,於是探索,在探索過程中得到的知識,遠比由老師告訴他們的要深刻得多。這是傳統的由老師單方面進行灌輸知識的方式難以得到的。
以下是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的一些特徵:
是 | 不是 |
活躍地体驗與記錄 操弄教材 思考開放性問題 隨機性探究活動 別或小組探索活動 以多種方法評估其態度與技能 | 熟記許多的事實 只看教師做示範與操作 被告之封閉性、只有惟一正確答案的問題 只加教師計畫的活動 只與全班性科學活動 只以紙測驗評估其知識 |
讓幼兒在直接與和操弄中獲得成功,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几:
(一)避免太多的說教。
(二)提供足夠的材料和物品。應該人手一套。
(三)活動應該是安全具有吸引力的。
(四)允許幼兒之間存在差異。並鼓勵幼兒之間互相觀摩學習。